张仲景发明了人工呼吸吗 张仲景如何预言生死(3)

张仲景和华佗

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专家,但是史料上并未记载两个人有过交集,不认识更谈不上有过医学交流。但是同在那个战乱的年代,必定要面对疫病横行和伤寒病造成的人口锐减,所以华佗和张仲景都有关于伤寒诊治的理论著作。

张仲景画像

张仲景画像

华佗在《素问·热论》上发明了自己的一套发汗方法,包括针灸和药物发汗。并且他对伤寒的治疗时机有要求,就是发病之后的第五天,如果第五天不治疗就会“胃溃疡”。过早和过晚都不利于治疗。张仲景关于伤寒的研究更是深刻,在同样是在《素问·热论》的基础上,按照六经辨证判断病情,只不过他不用时间作为节点,而是关照实际病症和病人的身体状况随机应变。并且治疗方法不是发汗、催吐、泻法几种,更加详尽的讲述了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回阳逆救等方法。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。据张仲景自己说:“不是医术特别高深的人都没有办法知道这其中的差别。”

后世对于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理念认可程度也不相同。王淑和认为张仲景方法主要就是人力,找的就是一种“感觉”,这样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学习。因此,按照张仲景的趋势下去,他的治疗方法很容易失传。因此王淑和在用毕生时间整理张仲景的医学典籍,希望能够传承下去,但是到了最后他在论证伤寒转变的时候用的却是华佗的“六部转变”,而非“六经辩论”。

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

有关张仲景医学上最出名的,莫过于他开创了中医发展过程的点睛之笔“辩证法”。用药在于精,直达病根,但不是像现代西医一样。他主张同一种病的不同症状就要不同的疗法,但是如何区别就要参照辩证法了。

张仲景照

张仲景照

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里的辩证治疗法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,使用凉性的药物治疗热性的病,用热性的药物治疗凉性的病,这就是属于“反治疗法”。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手段都是治疗的手段,该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,就要不仅仅看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,而要望闻问切和医生自己的经验分析,以此判断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手段,然后才能开处方。张仲景提出“透出现象看本质”,要找到病因,才能彻底根治,这就是“辨证论治”。它建立在医生本人有着雄厚的医学知识积攒和辩证基础上,否定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这种浅显的治疗方式,建立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。